上海药物制剂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23-10-11浏览次数:10

“上海药物制剂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1年获批立项建设。该中心是我国首个药--医交叉融合技术平台,以高端药剂装备的智能化为目标,通过“药--医”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和产学研协同创新,解决高端制药装备“卡脖子”难题,开发智能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经济普适的高端制剂装备,推动和促进上海乃至全国制药工业走向智能化发展道路,助力药品战略物资安全,为我国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转变贡献力量。通过建设,中心将成为我国药物制剂智能装备研发的引领者以及集学术研究、产品开发、成果转化于一体的药物制剂智能装备创新研究基地。

“上海药物制剂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心以侯惠民院士、杨宝峰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组建了制剂、化工、机械、微电子、自动化等学科研究人员组成的高水平科研团队,其中院士2名,973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级人才入选者3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人,省部级人才7人,青年科技人才12人。中青年科研人员占比50%以上。
研究方向:

方向一:控释片剂的智能制造装备及关键技术

方向二:膜剂生产成套智能装备及关键技术

1)侯惠民院士简介:

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药物制剂专家。现任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教授,学校药物智能制剂与智能制造研究中心主任,在本项目中任技术委员会主任,指导中心建设。

长期从事药物制剂与工程化研究,是我国最早研究控释、缓释制剂的学者之一,也是我国药品包装材料研究的开拓者之一。1995年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新型药物制剂工程研究中心及控缓释制剂的中试基地,并研制成功了我国首个膜剂新剂型及其生产线,该剂型为我国最早收入药典新剂型药物;我国首个缓释抗生素微粒制剂,并设计制造了其关键设备—挤出滚圆机生产线,已在多家企业生产数个品种;我国首个日服一次的抗高血压药激光打孔渗透泵控释片,并设计制造了其关键设备—全自动激光打孔检查机并投入生产,2017年单品种销售额6亿余元;国内外第一个口腔粘贴片,并设计制造了国际首创关键设备—片面涂膜机并规模化生产,累计产值10余亿元;我国第一个硝酸甘油透皮贴剂,并设计制造了关键设备—涂膜机及包装机,解决了透皮贴剂规模化生产问题;抗肿瘤药物脂质体及其工程化,解决了其关键设备;我国第一个眼内植入微丸及其制造装置。相关成果获得授权专利约80项,主编学术著作1部,参编2部,科普著作1部,制作科教片2部,译著2部,国内外发表论文约140余篇。

侯惠民院士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91年当选全国医药系统先进个人;1992年上海市第二届科技精英;2001年上海市统一战线先进个人;2010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年获中国专利优秀奖;2017年获中国药学会突出贡献奖。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杨宝峰院士简介

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生物学会会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等20余所著名院校荣誉教授和荣誉博士;心脏疾病研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药理学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级教学团队及国家科技创新群体带头人,制定中国工程科技2035发展战略规划负责人,牵头主持中国工程院《全球工程前沿》项目(2020年,2021年);国家级教学名师,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及首届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杨宝峰院士从事心血管疾病相关研究近40年,在重大心脏疾病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首次发现调控重大心脏疾病发生的重要分子和药物靶点,提出药物作用的离子通道靶点学说,分别编入本科生及研究生教材;主编规划教材《药理学》(6789版),并获全国医药优秀教材一等奖。在Nature MedicineCirculationJCIJACCCir Res等著名期刊发表500余篇研究论文,为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推动制药行业的发展。